新时代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10-08 10:46:47      点击次数:275

文/曹继元   定西市生态环境局安定分局

摘  要: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保护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完成从政策到成果的转化,也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环境诉求能否得到及时关心和回应。做好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难题,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前后交困,若要解决困境,政企各方可齐心并力、从五个方面择路循径,有益于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困境的化解。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要全面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2]进入新时代,走上新征程,探讨做好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促进和帮助作用。

一、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政权是我国政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与基层民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级政权,是各项治理决策由书面走向实践的桥头堡。[3]以此来看,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从政策文件转为具体实践,也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能否得到关心回应、人民群众是否能够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做好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治理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县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同时,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2]从县域范围来看,仍有三大因素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具体表现为:

一是污染防治的任务依然繁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过去十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但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1,2]一些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其复杂性在增加,解决难度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长期治理的能力有待提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旦有所松懈,以往取得的环境治理成效极易发生反弹。当前,一些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充分,思想上出现“疲态”,片面认为只需要完成交办的环境问题整治,无需花更大力气去加强管理。一些单位平时疏于管理,问题研究不深入,措施推进不精准,督察检查时搞运动式治污,影响群众生活。一些企业环境法治意识淡薄,履行治理主体责任不到位,心存侥幸,不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三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方面,面对环境违法行为隐蔽性、突发性越来越强的情况,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人员不足、监测设备缺乏、监管技术手段单一的问题更加显现,难以满足处理日益繁重的环境治理任务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新建扩建的一批污染防治设施逐渐老化,但受资金、认识等因素影响,未能得到及时更换和维修,这些设施虽然仍能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环境安全隐患。

三、做好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2]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县域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排头兵,责无旁贷,必须义不容辞扛起这一历史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做好新时代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唯一路径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概括来看,就是发挥五大优势,汇聚五股力量,群策群力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

(一)发挥参谋优势,汇聚县域齐抓之力。县域生态环境机构作为区域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在整个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关键作用。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县域生态环境机构首先要发挥其参谋优势,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态势、变化趋势和短板弱项,提出具体可行的的工作建议,积极推动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地见效。县域要围绕消除生态环境问题存量,遏制生态环境问题增量,扩大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这一目标,逐一理清生态环境责任清单,动态建立工作措施清单,实时跟进任务落实清单、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指标,推动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改”向现在的“主动管”转变,用坚实有力的体制机制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的战斗力,统筹推进县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促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发挥机构优势,汇聚上下共管之力。2018年,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成立生态环境部,将原县级环境保护部门重组为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派出机构。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系统管理体系更加扁平,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发挥的作为更为突出且重要,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保护执法等问题。[4]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县域生态环境机构关键要发挥其机构优势,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掌握县域生态环境底数,深入排查生态环境隐患,坚决守住评审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与派出的县域生态环境机构同频共振,将管理方式由过去的“后台催”向现在的“前台管”转变,充分调动全市资源,主动协调推动同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帮助解决县域具体问题,统筹调动全市范围内执法、监测和专家团队力量,采取帮扶指导、交叉执法、集中攻坚等措施,积极参与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并建立市县双向信息反馈机制,总结推广县域典型工作经验做法,研究商讨符合实际的措施办法,上下同心,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县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三)发挥资源优势,汇聚部门协同之力。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基本建成运行统一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态、污染源、噪声、辐射等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环境管理手段创新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在线监测等先进技术不断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实时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底数。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县域生态环境机构核心要发挥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监测的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预测预警污染发展方向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动态共享,为行业主管部门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与服务。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的各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措施办法,主动督促管理对象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实现减污降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四)发挥基层优势,汇聚全民共建之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县域生态环境机构常年战斗在工作一线,既能直观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期盼,也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县域生态环境机构重点要发挥其基层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一方面,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多途径、多种方式倾听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对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从登记受理、现场核实、调查处理、办结反馈等环节一体推进,一追到底、紧盯不放,时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让人民群众的期盼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另一方面,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政策、知识,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时披露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五)发挥职能优势,汇聚政企联动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生态环境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基于环境管控范围,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配合协作,以清单形式提出空间布局、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开发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预防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夯实县域生态环境基石,县域生态环境机构重点要发挥其职能优势,统筹衔接,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要求,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审批事项。与发改、农业、工信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动态信息互通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各行各业环境保护状况,早期介入,过程互动,跟踪服务,及早提供环境保护政策技术,避免因政策不清、情况不明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污染。主动适应新媒体,动态发布各行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有关视频,让排污者了解掌握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会建、会用、会管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走访,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环境保护现状,引导企业家畅所欲言,积极表达建议和诉求,进而对企业要求按需分类指导,形成政企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从而提高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保障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推动企业规范治污排污的自觉性,坚守“三线一单”管控原则的不可动摇性。

四、结语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当前,正值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时期,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县域生态环境机构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参谋、机构、资源、基层、职能五大优势,在县域、系统、部门、群众、企业5个方面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汇聚合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县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3].杨峰,徐继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的县域治理〔J〕.学术论坛,2016,(02).

[4].周宏春.环保垂直管理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J〕.小康,2016,(30).

作者简介:曹继元(1987-),男,定西市生态环境局安定分局副局长.

通讯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统办二号楼1603室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潜山市:“三盯紧”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返回列表